填補立法空白《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將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
2月27日,《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政策吹風會在成都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于2025年3月1日正式施行。
據了解,《規定》以問題為導向,在梳理分析近年來有限空間作業典型事故、科學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以“小切口”方向立法,有針對性地對我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共性問題予以規范。

政策吹風會現場
填補立法空白
《規定》有亮點
會上,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余文杰介紹,《規定》明確適用范圍和各方安全管理責任,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作業安全保障制度,規范作業全流程安全管理要求,強化部門安全監管和指導服務,強化有限空間作業目錄管理和臺賬管理,同時還銜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對有關違法行為明確了法律責任。
“制定《規定》,我們堅持依法立法,填補立法空白,構建系統完備的法規制度體系。2024年施行的《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應急管理部令第13號)對工貿行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進行了規定,但其他行業、領域仍存在制度空白。”四川省司法廳立法二處副處長李清介紹,“目前我國僅有個別省(區、市)以政府規章形式制定了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解讀事故特點
《規定》彌補短板弱項
全省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事件)有哪些特點?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安全總監陳亮介紹:
從事發原因來看,多數是由于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不到位、作業人員的意識不足、違規違章作業導致;從事故類型來看,有限空間作業普遍伴有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事故類型幾乎都是中毒和窒息;
從事發時間來看,我省春夏兩個季節由于氣溫較高,有限空間內易產生和積聚有毒有害氣體,也是事故的高發期;從事發場所來看,涉污設施設備,比如化糞池、管網管道、污水池等,都是一些高危區域;從事發作業環節來看,清掏、檢維修作業的危險性較高;
從事發區域和行業領域來看,農村是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事件)的高發區域,畜牧養殖業、污水管網管道等市政設施是事故高發的行業領域;從死傷人員結構來看,涉事人員對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性認知程度較低,安全操作技能、應急處置能力較弱。
“以上這些特點,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了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需要通過《規定》的宣貫落實來推動解決。”陳亮說。
避免安全事故
企業應在四個關鍵方面發力
避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可以從哪些關鍵方面發力呢?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政策法規處處長周德智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表示:
落實安全責任方面,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對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全面負責,發揮“關鍵少數”作用,不能當“甩手掌柜”。
強化基礎管理方面,企業要按規定組織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按規定開展風險辨識、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等,提供符合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安全設施設備。要加強發包、承包管理,萬不可“一包了之”,不聞不問。
加強現場管控方面,周德智強調,企業必須嚴格遵循“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內部作業外部監護、動態監測”的有限空間作業原則,抓好作業前、中、后“三個環節”。
科學應急處置方面。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后,企業應該立即停止作業,按照應急預案或者現場處置方案,組織科學施救。若現場不具備自主救援條件,一定要及時撥打“119”“120”電話,借助專業力量開展救援工作,決不能盲目處置、強行施救,避免造成更嚴重后果。
據了解,《規定》發布后,結合全省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我省擬于今年3月開始,在全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有限空間安全生產專項整治。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填補立法空白《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將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